永不退休的人生-----活到老,有錢到老..活到老,有錢到老身處高風險、低利率的年代,千萬別讓落伍的理財觀念誤了你的晚年。透過年輕時有計劃的理財,才能讓人安享退休生活。1996年父親節,33歲。初嘗富有滋味的南山人壽經理林孟辰,不顧太太的反對,堅決買下同事急著脫手的辦公樓。他孤注一擲,跟銀行借了2050萬。清光了手頭上所有的股票、存款和互助會,籌到現金1000萬。也許是想做做銀行的房東」他自嘲解釋,這棟樓的承租戶是農民銀行。 不過一個月,他發現自己被騙了,因為決定下得太匆促,買價足足高出市場近 800萬,還被同事私底下取笑為冤大頭。他又怒又急,一心想翻本,一股腦又把僅剩的 600萬,全押在朋友「前途光明」的科技公司。隔年三月,公司倒閉,「這大概是最昂貴的父親節禮物了,」代償林孟辰大夢初醒,但半年已賠光所有積蓄,欠下二千多萬債務,只剩下一棟持續貶值的房子。「再也經不起重來一次了!」他感慨。現在的他,用自己最熟悉的儲蓄險和投資型保單理財。 有這種感慨的人愈來愈多,隨著台灣的房價連續十年下跌,萬點股價連腰斬斷,三年多無法回升,定存利率由8%降到1.54%,一時失控的理財決策,意味著無可挽救的未來。『低收益以後是常態了,不是一時啦!』4月30日,立法院開審勞工退休金法案,立委沈富雄激動地提醒勞委會官員。人老怕病痛  醫療險不可少「從通貨膨脹到緊縮,從高利到微利,從積極到保本,整個理財環境跟過去完全不一樣了」匯豐銀行信託投資部副總裁馬文玲呂總結。『在這個高風險、低收益的年代,還能退休嗎?理財的觀念、做法得有什麼改變,才能安享晚年關鍵字行銷?』「退休規劃第一要把健康風險鎖住,否則很有可能生個病,就花掉你大部份的退休金」南山人壽商品研發部副總經理陳文翰說。在高風險時代,幾乎所有理財專家都提醒,「保障」是打理退休金時第一塊要砌的磚頭。人老了,最怕病痛。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,即使有全民健保,但有將近六成的重大傷病患者,曾經自己出錢住進較好的病房。一般健保只提供三到五人一間的二等病房,如果想換到雙人房以上,每天要補的差額可能高達2000到5000元。額外的費用,就可以由保費負擔,也可以補貼一點看護費。專門為消費者過濾保單的台新保險代理人協理李文斌建議,要保障退休,最好買終身醫療險。但消費者要注意,現在幾乎所有的終身醫療險都有限額。譬如:保一百萬,理賠上限就是一百萬,用完就沒了。消費者能做的就是九份民宿多買幾家,如果預算不充裕的消費者,則可以買定期醫療險,保費只要二分之一,不過最多只保到七十五歲保障確立。其次才是儲蓄與投資。在低利時代,到底要存多少錢才能退休? 匯豐銀行信託投資部副總裁馬文玲推算。如果今天一對三十五歲的夫妻,希望六十歲退休後每月有五萬元生活費,存銀行利率只有1.54%,扣掉通澎1.1%,要1900多萬才夠。這個數字,比五年前多出620萬。低利時代 多少錢夠退休? 因為預期獲利率下降,為了存到足夠的退休金,個性保守的投資人每個月平均得存上42000元,是報酬率高時的三倍以上。「負擔真的重很多」,問題是現在報酬率全面下降,除了多存點錢別無他法。 「退休金沒有捷徑」怡富資產管理總經理王鴻繽也說,累計退休金就是利率、年限、本金、到期金額這幾個變項。利率燒烤、工作期限都不能掌握。如果不想降低退休開銷,就只能多存錢。從前年開始,她就幫三個小孩和自己的定期定額都加倍,用來存教育基金與退休金。「我寧可前面辛苦一點,」升上總經理之後,王鴻繽愈來愈多機會往來兩岸,看到大陸積極上進的年輕人,她更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危機感:「這一行折損率太高了,我自己不知道能做到哪一天。」 不確定與危機感,不只在台灣,也在全球蔓延。 三月底『國際前鋒論壇報』一篇報導也指出:「儲蓄,是唯一一項我們可以全盤掌握的」。 面對不確定性,全球正興起新一波儲蓄熱。儲蓄率最低的美國,今年一月家庭儲蓄率高達4.3%,是前年的1.9倍。在OECD報告裡,英、德的儲蓄率也在回升。「新價值觀應該要倒過來了」,ING安泰人壽襄理詹玉雯認為,從前因為物價膨脹,今天不買,明酒店經紀天會後悔,所以消費優先,花剩的錢才存起來。現在東西愈來愈便宜,「應該強調節省過生活,變成收入減儲蓄,剩下的才能消費。」到底該儲蓄多少?鑽研退休金財務的波士頓大學經濟系教授克里克夫明確建議,年輕人應該把收入的10%存起來、40歲的人應該存15%:50歲的人要存20%。長期投資定期審視 及早開始準備,拉長投資時間,定期定額還是投資專家公認的好工具。「景氣循環一定是有的,不可能一蹶不振」,保誠投信副總經理張一明認為。他自己也一直是用定期定額幫自己和小孩存錢,面對賠錢的定期定額,多位理財顧問建議,檢查重點是買的基金對不對。自己有一半資產放在股票、基金的王鴻繽認為,像是高科技、生技這種單一產業或日本、泰國這種單一市場基金,景氣循環不穩,就不適合做定期定額,當然酒店兼職如果長期落後其他同類型基金,就更該棄守。(基金績效可見HTTP://WWW.FIN.NTU.CDU.TW/~CHIU)與過去不同的是,近兩、三年投資界愈來愈強調保障本錢、資產分散的概念,「多頭的時候重增值,空頭的時候重保值」張一明說。在基金界,過去三年成長極快的產品,都是強調分散資產。譬如二年成長超過五成的平衡式基金(Balance Fund),就是強調一部份投資股票、一部份在債券。「基金經理人操盤的使命,變成資產配置」建弘投信行銷部經理歐鍚昌解釋。去年開始,包括元大、怡富、保誠等投信推出新產品--組合型基金(Fund Of Funds)更是標榜資產再分散,風險再降低。而保險公司推出的投資型保單,也是訴求可以分散五到六檔基金。落袋為安是上策 「華倫巴菲特說資產配置決定了八成以上的投資結果」王鴻繽指新成屋出。一份針對美國八十二支退休金所做的研究則發現,退休金表現好壞,九成來自於資產組台,到底是放在股票、債券還是黃金等。資產到底該如何組合?因為每個人的個性、期待的退休生活不同,理財專家的答案往往因人而異。如果純就年齡,愈年輕可以冒比較多風險,台大 金融系 教授邱顯比建議30歲的人可把70%資金放在股票或投票型基金,30%放在穩當的定存、債券或年金上,40歲調為60%:40%,60歲後則調成50%。決定資產配置之後,必須有紀律地遵循,才有可能控制風險。馬文玲以自己為例,1998年她開始準備退休金,60%放在固定收益債券,40%放在股票型基金。股票型基金又分散在亞洲、歐洲,少數在新興市場,這一波下來有漲有跌,本錢沒有損失。「退休金是(Setious money),嚴肅到不能賠本,第一是保本,再來看西裝外套獲利空間」她說。在這個高風險的時代,要獲利,資產則要定期調整(re-balance)。一種方法是每半年、一年,重新檢視自己的資產配置。譬如,如果規劃股票佔總資產比例是70%,如果股價上漲,股票那塊比例放大,就該先賣掉一些股票,獲利了結,「要先落袋為安」,反之則要設停損點。定期定額也一樣。王鴻繽指出,在股價高的時候,定期定額可以買的基金單位就變少。譬如,如果過去24個月,買一單位基金只要18元,現在變成要25元了。投資人就該停扣不再加碼。至於60歲,已經迫近退休,「一定是重保障,只能投資像定存這種低風險、低報酬的產品」,ING安泰人壽董事長潘燊昌認為:「因為你沒有機會再來過」。在低風險、低收益的產品部份,過去兩年保險公司比定存利率高的年金險,成為熱門商品。譬如今年開始普西裝及的利率變動型年金。ING安泰業務襄理詹玉雯指出,目前年金宣告利率還有3.14%,比銀行定存高出一倍。「在美國存退休金,一般人會在四十歲買個年金,保障退休後每個月一半的生活費,其餘再依賴投資獲利補足,」張一明舉例。要理才有財 面對變動快速、低收益的環境,「這更會是一個你不理財、財不理你的時代,」詹玉雯提醒投資人,跟從前此,一定要多花點時間來了解投資工具。唯有鎖住風險、增加儲蓄、更有紀律地投資,才有未來  2003年5月份天下雜誌


.msgcontent .wsharing ul li { text-indent: 0; }



分享

Facebook
Plurk
YAHOO!

西服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e51oeopb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